浙江省质量标准和知识产权强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推进标准国际化专项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的通知
省质量标准和知识产权强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设区市市场监管局:
现将《浙江省推进标准国际化专项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浙江省质量标准和知识产权强省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7月21日
浙江省推进标准国际化专项行动计划
(2025年-2027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及我省实施意见,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推动我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根据国家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工作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五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着力提升标准国际化能力和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治理和协作。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加强标准国际化发展顶层设计,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工作格局。坚持创新驱动、质量提升。以标准国际化创新工作模式为抓手,深度融合各类创新要素,强化标准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坚持重点突破、彰显特色。加大国际标准研制和标准转化力度,强化传统优势领域领先地位,提升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话语权。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促进标准化政策沟通,发展互利共赢的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
到2027年,标准制度型开放水平显著提高,标准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和贸易便利化的作用不断增强,我省标准国际化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软联通走在全国前列。新增建设国际标准组织秘书处或对口单位(含工作组)5个,新增国际标准组织主席、秘书、注册专家等80人次以上,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80项以上,新增制修订国际标准50项以上,推动20项以上我省牵头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实现海外应用。
重点任务
(一)实施标准国际化领航工程
1.强化未来产业标准国际化布局。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集群,抢占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聚焦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开展国际标准提升行动,积极推动人形机器人、智能感知控制相关国际标准立项工作。加快推进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生产制造、安全管理全链条标准国际化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2.强化新兴领域标准国际化培育。统筹推进新兴领域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战略性培育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现代生物医药与器械等领域国际标准项目。发挥国际标准化组织可持续原材料项目委员会(ISO/PC 348)作用,构建覆盖原材料全生命周期的国际标准体系。(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
3.强化传统产业标准国际化跃升。对标国际先进,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标准提档升级。聚焦装备制造、消费品、节能减排等领域开展国际标准体系兼容性研究,建立国际标准跟踪比对机制,及时采信和研制国际标准。在家电、家居、家装、纺织服装、儿童玩具、竹木制品等优势消费品领域,推动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开展“浙八味”等中药材国际标准研究,以标准助力历史经典产业出海拓市。积极参与碳足迹核算、评价和认证等相关国际标准规则制修订,推动与欧美国家电机、锅炉、变压器等产品设备以及印染、玻璃、水泥等高耗能行业能效标准的比对研究,重点探索绿色船舶维修、滨海蓝碳以及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等领域国际标准研制。(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林业局)
4.强化现代服务标准国际化供给。围绕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六大高地工程,聚焦平台经济、服务贸易、文化旅游等领域,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标准体系。依托国际标准化组织电子商务交易保障技术委员会(ISO/TC 321)等载体,加快推动平台交易、跨境支付、直播电商等国际标准研制。强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山地旅游等国际标准研究。探索智慧仓储、海外仓运营、供应链溯源等新型基础设施国际标准研制。(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
5.加强科技创新与国际标准协同。建立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聚焦我省“415X”重点产业的前沿技术领域,同步部署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推广。构建专利和标准融合创新模式,促进必要专利融入国际标准。鼓励专精特新、隐形冠军、高新技术等技术优势明显企业建立国际标准化专家工作站,在基础研究、应用类等科技成果评价中强化国际标准指标,加大国际标准成果奖励力度。(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
(二)实施标准国际化赋能工程
6.推动标准联通赋能“一带一路”建设。统筹推进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围绕智能物联、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重点和新兴领域,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联合开展国际标准研制。推动我省移动支付等相关标准被“一带一路”国家所采信,助力我省构建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围绕丝绸文化、动漫娱乐、小商品等重点领域,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标准化交流合作。强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对接,推进标准化教育资源编译和推广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
7.推动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赋能企业“走出去”。持续跟踪数据保护、人工智能、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发展动态,鼓励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积极参与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评议工作。加强浙江省技术贸易措施通报咨询中心平台和应对贸易摩擦工作站建设,提升对国外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等跟踪、分析和预警能力。强化技术性贸易措施快速响应机制建设,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为国际贸易平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杭州海关、宁波海关)
8.推动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赋能贸易“便利化”。依托金砖国家标准化(浙江)研究中心、国际标准化(杭州)会议基地等载体,支持我省企事业单位参与或承办国际标准化活动,联合国际组织加快研制相关领域标准,并推动成为国际贸易通用的“事实标准”。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等积极参与援外培训项目,推进相关技术、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的示范与推广。(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
(三)实施标准国际化强基工程
9.加强标准国际化工作模式创新。整合标准国际化资源,强化标准国际化创新联盟建设,建立各专业领域工作小组,分产业打造技术、人才、信息等标准国际化创新要素深度融合的创新服务平台。支持标准国际化工作基础良好的地区开展城市标准国际化工作,打造一批标准国际化创新城市标杆。(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
10.强化多元化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设。支持各类国际性标准化组织及其分支机构秘书处落驻我省。鼓励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单位争取承担新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对口单位(含工作组)工作。支持总部位于浙江的国际组织开展标准化工作,鼓励其将标准研制纳入组织业务范围。积极培育部分国际性社会团体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相关技术委员会A类联络组织。(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
11.强化标准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标准化人才激励政策,加强我省标准化国际化高端领军人才培育,推荐我省标准化专家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担任主席、秘书、注册专家;加强标准化工程专业建设工作,在我省职业院校及高校试点增设标准化课程。支持社会团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标准国际化人才专题培训。(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
12.强化国际标准数据资源建设。依托“浙江标准在线”平台,加强国际标准化信息跟踪分析。开展中外标准互译工作,提升中外标准互融互通水平。大力推动标准服务、标准编制、标准应用等全过程数字化集成,提升标准馆藏的数字化能力,积极参与数字标准馆构建。(省经信厅、省市场监管局)
组织保障
省市场监管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国际化协调机制和省市县一体推进联动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对重点领域标准国际化课题研究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对切实推动标准“走出去”的单位给予财政资金支持。为我省标准国际化会议、活动举办设立绿色通道,为专家出入境等审批提供便利化措施。对主导制定影响力大、实施效果好的国际标准,优先推荐申报和评定标准领域奖项。各地各部门加快形成一批标准国际化标志性成果,选树一批标准国际化工作典型,及时组织开展宣传,营造标准国际化浓厚氛围。
编辑:周婉婷
责编:徐胭脂
推荐阅读